DNA储存大突破,每公克可存放215PB !
维基共享资源;作者:Zephyris
来自哥伦比亚大学(Columbia University)与纽约基因中心(New York Genome Centre,NYGC)的两名科学家在科学期刊(Science)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,他们已找出迄今密度最高的DNA储存技术,可在每公克的DNA中储存215PB的资料量,约是2012年哈佛研究成果的100倍,亦达到现今DNA理论储存极限的85%,凌驾现有的其他研究。
这两名科学家Yaniv Erlich与Dina Zielinski采用了名为DNA Fountain的新架构,以用来创造DNA之每个核苷酸(nucleotide)可储存容量的最大值。他们成功地在DNA分子中存入了6个档案,包含一个完整的作业系统KolibriOS、一只电脑病毒、一张50美元的Amazon礼券、先锋号镀金铝板(Pioneer plaque)、一份1948年的研究,以及1895年的法国电影《火车进站》(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),而这也是世界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。
上述档案压缩后的大小为2.14MB,科学家把该压缩档写入DNA的寡核苷酸(oligonucleotides)中,并完整地取出,他们还在同样的DNA上测试存入高达2.18PB的档案,发现也能完美地将档案解码,在测试DNA Fountain的极限后,已可于每公克的DNA上储存215PB的资料量。
哈佛大学曾在2012年进行类似的研究,当时只能在每公克的DNA上储存1.28PB的资料量,显示Erlich与Zielinski创造了100倍的成果。此外,理论上每个核苷酸最多可处理1.8位元(bit)的资料量,此一新研究则让每个核苷酸处理1.6位元的资料量,比其他研究多出60%,亦达到理论极限的85%。
DNA被视为完美的储存媒介,因为它可以达到很高的储存密度,而且在乾燥及常温或低温的环境下仍可保存,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真或过时,使得学术界与业界相继投入研究。
此一最新的成果代表只要一个房间的DNA就能够储存全世界的资料量,不过,技术是否可行仍得视它的成本。现阶段使用DNA储存的代价非常高昂,光是在档案中合成2MB的资料就需要7000美元,要读取它还需要额外的2000美元,虽然日后相关成本可能会下滑,惟短期内应不容易实现。
没了黑科技, APL还有勇气买这么贵也是可以了
价格高了。都去穿ajkobe lbj去了,谁买这个